伊斯蘭之光
  目前位置:首頁>>嚙踝蕭痚妧A>>|JI
納米比亞萌發伊斯蘭新生
2006.6.9  9:16:08 AM      閱讀5135次
 
    納米比亞位於非洲西南部﹐面臨大西洋﹐人口一百八十萬﹐礦藏豐富﹐以金銀銅鉛、鈾、鑽石和石油出名﹐早在十九世界就成為歐洲殖民主義爭奪的非洲一塊大肥肉。 德國、法國和英國都爭搶那裡的寶藏﹐而當地居民屬於世界上最窮苦的民族﹐遭受殖民統治一直到1990年﹐是非洲最晚獲得獨立的國家。 因為地理位置遠離北非穆斯林地區﹐歷史上沒有見到過伊斯蘭的光亮﹐十多年前從外地回國的納米比亞人向同胞們傳說伊斯蘭﹐引起許多民眾好奇心。


  伊瑪目阿里說﹕“我們本地的第一個穆斯林是亞古伯•達米爾。 他當時是納米比亞獨立運動選舉委員﹐1980年應邀參加在萊索托召開的一次伊斯蘭會議﹐靈魂受到感動﹐會議還沒有結束﹐他就宣誓成為穆斯林。 回家之後﹐向他的家族和部落奔走相告﹐他獲得了信仰正道。 他在納瑪部落中受到熱烈歡迎﹐因為基督教是歐洲殖民統治的精神枷鎖﹐回憶中只有血淚的歷史﹐伊斯蘭使他們看到了精神自由和解放。”


  在全國主要的十三個部族中﹐納瑪部落中歸信伊斯蘭的人逐漸增多﹐有些人來到沿海商業城市﹐如鯨海港、呂德里茨和斯瓦科普蒙德﹐見到那裡有南非移居納米比亞的穆斯林﹐同他們交流感情互相認同﹐形成穆斯林社會。 伊瑪目阿里說﹐本土穆斯林起初看到外來穆斯林有些擔懮﹐生怕受歧視﹐因為一百多年來一直被外來人嘲笑為低級人種﹕黑色皮膚、思想單純、文明不開化。 大城市的清真寺中﹐看到世界各地穆斯林互相平等和尊重﹐對納米比亞部落的穆斯林也受到親如兄弟一般對待。


  十多年來﹐穆斯林社會不斷發展壯大﹐如今全國穆斯林總數有五六萬人﹐本土穆斯林多數是納瑪族﹐在首都溫得和克之郊的卡圖土拉鎮建立了第一座納瑪人清真寺。 當年納米比亞受南非白人種族主義統治期間﹐卡圖土拉是黑人隔離區﹐居民全是本土黑人。 除了南非人的清真寺外﹐本土穆斯林迄今有了七座清真寺﹐伊瑪目都是從中東國家留學回國的青年學者﹐現在有二十四名留學生在阿拉伯國家學習伊斯蘭﹐南非伊斯蘭學校也接受納米比亞的穆斯林兒童免費就讀。 伊瑪目阿里說﹕“現在納米比亞的穆斯林﹐不分種族﹐每座清真寺都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﹐歸信伊斯蘭的新穆斯林日益增多。 伊斯蘭不是種族主義宗教﹐而是全人類的共同信仰和文明﹐是最符合邏輯和理性的文明社會﹐就像二加二等於四﹐沒有地區和種族的區別。 只要進入清真寺﹐崇拜真主﹐都是弟兄。 歸信伊斯蘭﹐程序十分簡單﹐沒有繁文縟節的禮儀和過程。 在這個遠離穆斯林世界的非洲一角﹐現代才開始見到伊斯蘭的光亮﹐未來前途無量。”


  阿齊茲•卡佐姆比亞斯是一位22歲的知識青年﹐他原在一所神學院學習基督教。 伊瑪目阿里說﹐兩年前他來到清真寺探聽伊斯蘭是怎麼回事﹐“我向他介紹了一些基本知識﹐贈送給他幾本書。 過不久﹐他再次來到清真寺﹐表示決心歸信伊斯蘭。 他說原來從基督教歷史課程中﹐得知伊斯蘭處處與基督教作對﹐就想知道為什麼這個宗教有這麼強大的能量。 教授們也承認﹐伊斯蘭與基督教不同﹐他們有全世界統一的經典和禮拜儀式﹐對穆斯林世界不可輕視。”


  阿齊茲說﹐他決策選擇伊斯蘭之前同父母商量過﹐父母親說納米比亞人信仰基督教不是自由的選擇﹐他們祖父一代被德國傳教士和殖民政府強迫全體一律崇拜十字架。 他的父母看到兒子自由選擇自己的信仰﹐稱讚兒子獨立思考﹐有出息﹐代表了納米比亞人民思想得解放。 阿齊茲說﹐伊斯蘭對納米比亞民眾很有吸引力﹐不僅看到了一種完美的生活方式﹐而且勸阻各種邪惡的陋習﹐如酗酒、嫖娼、賭博、撒謊、吸煙。 監獄中有許多在押犯人﹐要求歸信伊斯蘭的人數很多﹐他們發現這個信仰能幫助他們徹底改過自新重做好人。


  阿布杜拉•塞伊曼在工作中認識一位開普敦的穆斯林朋友﹐每天下班後聊天﹐是他學習伊斯蘭知識的機會﹐終於使他成為穆斯林。 他說﹐伊斯蘭是納米比亞人在二十世紀最後十年發現的新思想﹐雖有相見恨晚之感﹐但總算真主的光亮來到了。 因為有了穆斯林﹐許多城市中商店裡銷售清真飲食﹐改變了納米比亞傳統對肉類有飢不擇食的習慣﹐什麼肉都吃。 人人都說清真肉類加工是世界上最清潔、衛生、健康的食品﹐伊斯蘭給納米比亞社會帶來了新的生活文明。


  儘管基督教仍舊是納米比亞官方宗教﹐延續殖民主義時期的習慣﹐星期日是禮拜日﹐每天廣播電視都有基督教佈道﹐基督教的各種紀念都是全國大節日﹐但是伊斯蘭是那裡萌發的新興文明﹐默默無聞地在民間迅速發展﹐積蓄力量﹐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。


  (www.islamonline.net/English/News/2006-06/01/02.shtml)
 

   
將本新聞發給好友


伊斯蘭之光工作室(islam.org.hk) 版權所有©